酒是人类古老的饮料,我国是世界上早酿酒的国家之一。且不说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就有了“酒”字,就是我们看到的殷商青铜器,经统计,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公元前1200年商朝武丁时期的近200件青铜礼器中,各种酒具占了70%。
饮酒是奢华,饮酒是享受,当然饮酒会有许多幽默,现代人把它编进相声小品中,古人把它记载在书中,滑稽一把,幽人一默,倒也让人粲然一笑。
酒是液态,故而其主要成分是水。天下的粮食大体一样,但酿酒的水却是酿造好酒的关键,像茅台酒,其用的水系赤水河两岸红层中溢出的清泉,粮食再好没有这里的水,谁也酿不出真茅台。然而水与酒是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。有记载说,隋朝时有几人入酒肆饮酒,尝酒味甚薄。其中一人道:“酒,何处慢慢来,腾腾失去酉。”酒若没了酉,自然只剩下水了。正像一笑话讲的,某人总到这家店里喝酒,一天觉得味道特淡,问之,堂馆答道,往常酒里兑水,今天水里忘了兑酒了。有人曾用“行香子”词牌填《淡酒词》:“浙右华亭,物价廉平,一道会买个三斤。打开瓶后,滑辣光馨。教君霎时饮,霎时醉,霎时醒。听得渊明,说与刘伶,‘这一瓶足足三斤,君如不信,把秤来称,有一斤水,一斤酒,一斤瓶。’”
酒中兑水掺杂使假自古犹然,然而有一“水中兑酒”的却留下千古佳话。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镇守边关威震匈奴,汉武帝赐御酒一坛与他。霍去病没有独享赏给兵士,但兵多酒少,不够分的,于是把御酒倒入当地的金泉中与大家共饮,后河西走廊西边的这个叫金泉的地方改名为酒泉,唐代诗人李白写诗道:“天若不爱酒,酒星不在天;地若不爱酒,地应无酒泉。”
酒固然有诸多鄙俗,但不可否认是生活的晴雨表,丰年太平世饮酒是平常事,但荒年乱世却只是奢望。明代嘉靖乙巳年,江浙大荒,物价腾涌,有人作诗云:“年去年来来去忙,不饮千觞饮百荒。今年若还要酒吃,除却酒边酉字旁。”“年来年去来去忙,不杀鹅时也杀羊。今年若还要鹅吃,除去鹅边鸟字旁。”这两诗像字谜,谜底分别是“饮水”“杀我”,读来让人苦涩一笑。
饮酒而生的悲剧很多,因过量饮酒误国害身,但许多人“视死如归”,传说中的艾子好饮酒,他的学生商议说,劝老师戒酒肯定不行,不如吓唬他。一次艾子喝醉酒大吐,学生把一段猪肠子放在呕吐物中,等老师酒醒了拿给他看,并说人具五脏才能活,今因饮酒吐出一脏仅剩四脏,千万别喝酒了。艾子笑答:“唐三藏犹可活,况且我有四脏呢。”这是文人狡黠的狡辩。
宋代文豪苏东坡,对酒的态度是“不遇不必贪杯,既遇何辞一醉”,他说“酒能乱性,佛家忌之;酒能养性,仙家爱之。吾于无酒时作佛,于有酒时成仙”。听来何等堂而皇之,何等从容自在。正像唐伯虎在自题陶渊明画像说的:“五柳先生日醉眠,客来请赏榻无毡、酒资尽在东篱下,散贮黄金万斛钱。”以金换酒,以酒买醉,同时不忘幽它一默,反而得到后人赏赞,这便是文人与当今大款官员饮酒的区别